這是一個我思考已久的問題。最近看了一些影片,更讓我想聊聊這件事情。
首先來分享我個人在學習摔技的過程中所遵循的訓練流程,大致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:
1️⃣第一步,是「自己空做」。這個階段沒有任何外力介入,純粹專注在自身動作的穩定性與正確性,檢視姿勢、出力、重心轉移是否合理。最好搭配鏡子、錄影或教練指導來調整細節,否則可能一開始就把錯誤動作練進身體裡。
2️⃣第二步,是「找假人或配合的夥伴練習」。這是將技術從理論轉化為實際操作的初步應用,讓自己習慣與對手互動的節奏與手感,也是建立基本信心的重要過程。
3️⃣第三步,是「加入抵抗」。這個階段非常關鍵,夥伴開始提供一定程度的反制,不再完全配合,甚至有意識地破壞你的操作。這時你才真正學會如何應變、如何微調角度、轉換重心、改變發力點,以面對真實對手的反應。(當然反制的程度與方法要看情況互相調整)
4️⃣第四步,是「加入假動作與前置動作」。這屬於實戰技巧的深化,包括節奏控制、誘敵策略與破壞對手結構的方法。學會如何破勢、入身的節奏感與心理戰。
✔️最後,是「實戰測試與對打應用」。這一步最殘酷也最重要,嘗試在實際對打練習中把招式做出來。
不管成功或失敗,都要回頭去檢討:時機對不對?角度準不準?是自己技術扎實還是對方剛好失誤?這才是讓技術真正屬於自己的過程,要知道一開始無法成功的機率很大,可能會很挫折,但是只有在不斷試錯與修正中,才會逐步練成實戰可用的能力。
但令人遺憾的是,太多人卡在第二階段,尤其是那些在「配合練習」中動作做得漂亮又順暢的人。一旦遇到真正的阻力或反擊,整個動作立刻崩潰,毫無實用性。
而更讓人無法接受的是,有些人甚至已經成為教練、老師,但自身仍未脫離配合演出的階段。
我要強調的是:「互相配合的表演本身沒有錯!」本來表演設計就是建立在雙方配合的基礎上。錯誤的是,有人將這種配合當作「自己已經真正學會」這些技巧,這樣的誤解才是我最不能接受的。
讓夥伴配合,是技術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,但這絕不是終點。如果只願意待在那個「舒服、安全」的環境裡,不願接受挑戰、不願面對失敗,甚至連真實摔一次的勇氣都沒有,那就該回頭問自己:是不是連【護身倒法】這類基本功都還沒練好?若是如此,應該先補足,而不是一味去增加『配合表演』
更嚴重的是,這種錯誤練習模式隨著時間累積,容易形成一種錯覺:因為學得久了,就成為了「師兄」、「師姐」,甚至開始往下教學,就誤以為自己已經「很強」。😩
【教學相長】確實是非常有效的自我檢驗方式,可以幫助我們發現盲點、修正錯誤,但它絕不能變成鞏固自負、甚至拿來掩飾自身不足。那不是進步,而是自我催眠。
我相信每個人都有擅長與不擅長的技巧,不可能樣樣精通。但至少,應該要有兩、三招是在對打時真正有機會成功的。不是紙上談兵的理論,而是經過實際測試、反覆練習後,真的能「用得出來、撐得住場面」的技術。
武術的價值,不在於套路多麼齊全、動作多麼華麗,而在於能否在混亂實戰中解決問題。而這一切的基礎,就是對自己誠實,勇於修正,不斷面對挑戰與失敗。
如果連自己都能騙過,那就不叫武術修行,那只是一場自我麻痺的演出罷了。🔚
PS.不敢放別人的照片怕得罪人,放自己昨天教學弟的就好X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