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武術社群中,總會遇到一些聲音說:「除了幾個實用技巧之外,其他招式都是花拳繡腿,練了沒用。」這類論點乍聽之下好像很「實戰」,但仔細思考後,你會發現這種說法其實最多只能算是「半對」的結論。
最常見的說法:「大槍只要練攔拿扎+劈,其他都是垃圾動作?」
這種說法最常套用在槍術上。很多人會斬釘截鐵地說:「大槍只需要攔、拿、扎、劈,其他招式都不實用、不要浪費時間練。」
先說結論:這種觀點忽略了實戰中的多變性與突發狀況,也忽略了技巧學習對身體控制的長期價值。
理由一:戰鬥中永遠會有意外情況
沒錯,在絕大多數的實戰中,常用技巧確實集中在幾招核心動作。但戰鬥永遠不是「理想情境模擬」:
- 若敵人突進貼身,長兵變短用,怎麼辦?
- 被從背後襲擊時,是否能即時倒把應變
- 遇到側方包夾,回馬槍的轉身技術是否能派上用場?
如果你的武術訓練只鎖定「主力招式」,那面對這些非典型、突發狀況時,很可能只能乾瞪眼。正因如此,那些看似「冷門」的技巧,其實就是你的保命預備動作。
理由二:多樣的技術訓練能打開你的身體表達力與控制力
曾有一位非常優秀的槍術教練(可惜名字想不起來)在影片中提過一個很棒的比喻:
「一位只會寫楷書的人,跟一位學過草書、隸書、篆書的人,他們寫出來的楷書會一樣嗎?」
顯然不一樣。後者的控筆精度與筆觸靈活度一定更高。同樣道理,一個練過各種槍術技巧的武術家,即使只用最基本的扎槍,其實發揮出來的穩定度與應變能力也更強。
這就是武術中常說的——「身體與兵器的磨合」。練習不是單一招式的重複,而是身體智慧的累積。
為何有人會堅持「少數技巧才是實用」?三種常見心態分析
在與持這種觀點的人接觸後,往往會發現他們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三種:
1. 完全沒練過,只是網路打嘴炮
這類人單純是看了幾個影片或論壇留言,就以為自己懂。實戰經驗為零,但評論聲音最大。
2. 有練過,但只練一點點
有些人可能練過一點點(甚至是自學),但只要某個技巧一超出他目前的身體能力,就立刻說:「這沒用」、「這打不中人」。其實是誤把自己目前做不到的事,當作世界的全部。
3. 貶低他人練習成果來自我安慰
這種情況最可惜。一些人可能在練習過程中遇到瓶頸、沒獲得成效,為了保護自己的自尊,就開始否定他人努力——把所有難度高或需要時間累積的技術打成「花招」。
結語:別急著下定論,真正的武術訓練是立體而全面的
實用技巧當然要重複練,但這不代表其他招式就是無用之物。武術不是只有「打得贏」這一個目的,它還是對身體掌控力、反應靈敏度與心理素質的全方位訓練。
武術的深度,就藏在那些看起來「不重要」的細節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