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習武術,是一場不斷試錯與修正的旅程
無論是初學者還是資深習武者都會發現——武術從來不是一成不變的模版。
我們練的不只是招式,更是在反覆試錯、修正、升級中,讓自身的功法與技術更加純熟。
最近我自己也重新開始練習一些最基礎的動作和招式。
當年曾經覺得這些東西「太簡單」、「太基本」,如今再度回頭練習時,卻彷彿發現了新世界。
每一個小細節、每一個起手動作,背後其實都藏著當初忽略的寶藏。這種「寶物其實一直都在身邊,只是當時看不見」的感覺,讓人無比震撼。
當眼界提高,反而容易變得排他?
這段時間我也開始反思:當一個人的實力或見識提升到某個層級,是否也更容易否定其他不同的觀點?
比如以下這些爭論點,相信很多武術朋友都耳熟能詳:
- 「劍穗到底能不能纏腕?」
- 「攔槍的時候,槍尾應該貼著腰嗎?」
這些話題往往會演變成激烈的爭執。
因為一旦我們深信某種做法才是「正確答案」,就很容易去否定甚至攻擊持不同看法的人。
久而久之,武術圈內反而變得狹隘、排他,失去了相互學習的可能性。
真正的高手,會尊重不同武術成長的背景
我曾看過一段很啟發我的影片:
一位中國散打選手與國外職業拳擊教練討論鉤拳技術時,兩人對於「手肘角度」有不同看法。
這位中國選手明顯偏好外國教練的技術風格,但讓我意外的是,這位教練卻說:
「這兩種打法沒有對錯,都是好方法。只是背景和需求不同罷了。」
這句話讓我思考很久。
不同的技巧,往往來自不同的歷練與應用情境。有的技術泛用性強、廣受推崇;有些則只適用於特定條件下,自然不容易被認同。
但這不代表它們是錯的。
當然,錯誤觀念也該被指出——但用對方式很重要
當然,我並不是說武術世界就不該有批評與辯證。
如果一個技術明顯危害學員安全、或存在明顯錯誤,那我們應該有責任指正。
但重點在於「說話的方式」。
- 能不能用一點理解與包容的態度去說?
- 能不能先尊重,再建議?
武術是一門講求「身體智慧」的藝術,每個人的理解曲線不同。
我們若總是用貶低、攻擊的方式去對待不同意見,很可能會失去一個潛在的武友,甚至一個讓自己進步的機會。
結語:真正的武術修煉,是回到初心,也尊重多元
我越來越相信:真正的武術修行,是在不斷回歸基本的過程中,學會包容、學會敬重彼此的道路。
有實力的人若能保持謙遜,理解他人觀點的來處,那他就不只是一位強者,更是一位值得敬重的武者。